智者华冠:喜马拉雅艺术中的法帽 (一)
只要带着它,
你就能想起我。
བླ་ཆེན་དགོངས་པ་རབ་གསལ་
喇钦·贡巴绕赛(953?-1035?)
局部:吞米·桑布扎
作为后期最重要的藏语文法的研究者,
八世司徒将吐蕃时期的
吞米·桑布扎作为一生的模范;
但吞米头上的并不是今天所讨论的法帽,
而是吐蕃时期的具有象征性的白巾冠。
《第八世噶玛巴于冥想界》,18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在第八世噶玛巴的上师瑜伽
(བླ་མའི་རྣལ་འབྱོར་)修行文中:
第八世噶玛巴被八位空行母围绕。
历代噶玛巴都有一顶
由空行母发辫制成的黑帽,
这是关于藏地法帽最有名的起源神话。
局部:第八世噶玛巴的黑帽
局部:空行母起瑜伽舞
前言
红黄之别
多年前来求法的鲁梅·崔成西绕(ཀླུ་མེས་ཚུལ་ཁྲིམས་ཤེས་རབ་)即将离开他的老师,即后弘期的藏地佛教祖师:喇钦·贡巴绕赛。这一年是公元978年。临走时,喇钦赐给鲁梅一顶去帽耳的帽子(一部分文献说明这是一顶涂满黄土的苯教白帽),并对他说:“只要带着它,你就能想起我”。
这则关于藏地法帽起源的故事长期在佛教团体中流传。这种通过法帽传递来表现宗教血脉的方法是藏区各种法帽兴起的重要原因。
《阿底峡》,13世纪,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局部:阿底峡的深色法帽
在13世纪的艺术作品中
阿底峡已经戴上了法帽,
那么令他有着困惑与恐惧
的帽子到底是什么?
难道是数十年前鲁梅获赠的帽子吗?
而第二个关于法帽的故事则与另一位后弘期的佛教祖师,即阿底峡(ཨ་ཏི་ཤ་;982-1055)有关。当后来作为阿底峡核心弟子的仲敦巴(འབྲོམ་སྟོན་པ་;1004-1064)带着人来迎接阿底峡时,这位来自南亚的佛教大师对迎接者的衣着,尤其是对帽子产生了较深的疑惑与恐惧。为了平抚大师的情绪,仲敦巴等人把帽子和披风藏了起来。关于这顶帽子,一部分研究者倾向于将它和鲁梅的涂黄白帽联系起来,即苯教的白帽:尖顶白帽(དཀར་མོ་རྩེ་རྒྱལ་)。
《阿底峡传记图》,17世纪,私人藏品
局部:迎接阿底峡
图像中我突出了仲敦巴的形象,
“长发”意味着仲敦巴特殊
的修行身份(俗戒之间)
传记形象不允许仲敦巴戴帽子或者头巾。
《热琼巴》,19世纪,私人藏品
作为米拉日巴最重要的学生,
热琼巴(རས་ཆུང་པ་;1085-1161)
是苦修者的榜样,
结合了本土咒师和南亚瑜伽士。
局部:热琼巴的修士帽(སྒྲུབ་ཞྭ་)
热琼巴的帽子是一个长期被争论的话题,
旗帜尖顶,皮毛制,帽前日月,
这些都有苯教传统的影子。
《米拉日巴传记图》,16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方格空间的绘画单位是早期艺术风格
画面的背景是冈仁波齐,
这里是米拉日巴的修行地。
局部:四位白帽弟子
四位戴着“热琼巴白帽”的弟子在上师身边,
他们拿着达玛茹鼓(ད་མ་རུ་)和修行棍,
跟随着米拉日巴的声音,
咏唱着道歌(མགུར་གླུ་)。
虽然在之后的宗教史建构中,人们宣称阿底峡将南亚使用的班智达法帽(པཎ་ཞྭ་)传入了藏区(但是在吐蕃时期,人们可能就见过这种帽子);这一传统的班智达法帽通常是红色,与格鲁派的黄色班智达法帽并不相同。格鲁派内部通常认为自身教派的黄色法帽,是鲁梅所获的涂黄白帽(外形)和阿底峡所带来的班智达法帽(功能)这两者结合的产物。随后,在以宗喀巴(1357-1419)为首的格鲁派历代大师的阐述下,黄色的班智达帽又有着肃清律条与敬仰佛祖的象征意义(黄色背后的色彩文化)。
《宗喀巴》,15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15世纪的画像算是比较接近
宗喀巴时期的作品,
图像里的传承上师们
均被冠上了黄色的班智达法帽,
这可能是一种格鲁派的绘画规则。
局部:宗喀巴的黄色班智达法帽
早期的图像中,
班智达帽上并没有装饰所谓的金线;
此后,金线数量与上师研习的
典籍数量相对应。
《萨迦大黑天传承》,12世纪末,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一共有五位上师形象,
观察可见左侧的两位上师
分别带了红色和黄色的帽子。
局部:左侧上师
可能是sradha karavarma
和扎丁巴(བྲག་སྟེང་པ་)
局部:右侧上师
可能是仁青桑波(རིན་ཆེན་བཟང་པོ་)
和麦译师(མལ་ལོ་ཙཱ་བ་)
至少在12到13世纪,
黄帽已经出现。
但是随着近年来对于后弘期历史的不断研究,“喇钦赠鲁梅法帽”这件事的真实性似乎值得商榷(因为对于喇钦的生卒年有争议,即喇钦的生卒年有可能是832-915)。换言之,就算真的存在赠帽的事情,也应该是喇钦的学生推巴·益西坚赞(ཐུལ་པ་ཡེ་ཤེས་རྒྱལ་མཚན་;一个佛苯双修的大师)所赠。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里可能存在一个源自于喇钦的赠帽传统(一个更早的黄帽传承)。
萨迦第二祖索朗孜莫
(བསོད་ནམས་རྩེ་མོ་;1142-1182):
“有些人言是从喇钦传来,
有些人却言是从推巴·益西坚赞传来。”
当我们谈论西藏宗教中的法帽时,就应该做好讨论上述问题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当我们知道上述的问题仅仅是关于法帽的众多疑问中的一小部分时,一种无形的压力会迫使众多研究者放弃这一主题。所以我需要声明,我关于法帽的三篇短文只是帮助大家从最基础的角度了解法帽,这一西藏图像学中值得作出系统研究的文化符号。就我而言,未来学界关于法帽的研究越多越好。
Vol.1
概念
什么是法帽(བླ་ཞྭ་-དགེ་ཞྭ་-དབུ་ཞྭ་)?恐怕这个问题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学者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难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早期佛教发展史中,我们就会发现:当时僧侣的遮头行为,其背后更多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凉,或者是属于身体有疾者的特权。律部典籍中允许僧人使用细毛和棉花来制作遮盖头部的“裹头”。除了在日常休息或者出行之外,这类遮盖物是不被允许出现在宗教仪式和修行学习中的。值得注意的是,神灵所使用的各类宝冠和僧侣所使用的法帽需要区分开,因为这涉及到神圣与世俗之间的距离。
《佛沉思像》,6-8世纪,巴基斯坦斯瓦特博物馆(编号:7206)早期造像中头上空空的佛弟子们
如果说在佛教律部的典籍中,戴帽是一个不被提倡的行为。那么所谓的南亚传来的红色班智达法帽又是怎么产生的?红色的班智达法帽(པཎ་ཞྭ་)是藏传佛教所有教派通用的法帽,是属于智者的法帽;一般被分为延片较长的班仁(པཎ་རིང་)和延片较短的班同(པཎ་ཐུང་)。作为标示智者的法帽,延片长短不同的班仁和班同又意味着这位学者是十明全能(大五明和小五明)还是精于大五明。法帽上的尖顶意味着无上的中观之道,而两边的延片则象征着二义谛(བདེན་གཉིས་)。当然在传统的南亚语境中,红色是代表杰出修行者的颜色,是被神灵祝福的颜色。
《萨班和八思巴》,14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萨班(1182-1251)
是本土第一位南亚传统的班智达
局部:萨班的红色班智达法帽,法帽上的褶皱可能表明了帽子的制作材料
《萨迦派大黑天传承》,15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大黑天传承上师中
黄,红法帽皆有
局部:萨迦大黑天上师传承谱系
局部:萨迦五祖
一般在早期的图像中,
只有萨班才会戴帽子
在南亚传统中,大五明精通就可以获得班智达的称号(无论是佛教还是各印度教派)。根据文献和图像结合的方法,我们似乎可以认定关于班智达法帽的两种分类是藏地的特色。一个有趣的资料来源于波斯历史学家Minhaj-i-Siraj(12-13世纪)。Minhaj-i-Siraj记录了突厥裔穆斯林军队对于佛寺和僧人的迫害行为。他在书中记录了被穆斯林屠杀的僧人:“那些剃头的婆罗门(指僧人)都被杀了,他们有些是学生,有些是戴红帽的老师”(作者翻译)。这里可以看出,红色的帽子(可能是班智达法帽)除了作为风帽,还具有区分身份的作用,即戴红帽的是拥有教育职能的佛教学者。
在南亚和本土(关于本土的法帽我们将在介绍苯教法帽时进行讨论)的双重影响下,藏地的法帽呈现出了多元的发展趋势(按照我的估算,至少有三十多种法帽)。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汉地的文献中用颜色(特别是因为衣着与法帽的颜色)的不同来称呼与代指藏传佛教中的不同教派。首先这的确是一种“他者”视角下的知识分类,这样的分类方法将不利于我们去深入研究法帽;其次,这样的分类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开始兴起的关于“四大教派”(宁玛,噶举,格鲁和萨迦;གྲུབ་མཐའ་བཞི་)的讨论。
《五世达赖喇嘛》,17世纪,私人藏品
五世(1617-1682)对各宗的
教义都有极深的研究,
他常常在布达拉宫带着不同教派的法帽,
来表明自己作为传承者的身份。
局部:雕塑背后的藏文铭文“顶礼遍知一切的阿旺罗桑嘉措(五世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前世谱系》,19世纪,私人藏品
这是一个系列图像中的一幅,
是第十世达赖喇嘛(1816-1837)
的登基法物。
局部:蔡巴噶举创始人喇嘛尚
作为达赖喇嘛世袭的前世之一,
喇嘛尚(བླ་མ་ཞང་;1123-1193)
戴有蔡巴噶举独有法帽
ཚལ་ཞྭ་ཁེབས་ཆེན་(蔡巴法帽巨罩式)
该帽是冈波巴(སྒམ་པོ་པ་;1079-1153)
修行帽的变体。
《冈波巴大师》,17世纪,私人藏品
噶举派的“四大八小”宗派都
来源于冈波巴的教法。
虽然各派都有一些改动,
但是冈波巴大师的
དྭགས་ཞྭ་དྲེལ་རྨོག་མ་(冈波巴法帽骡蹄式)
是噶举派最重要的修行帽。
局部:冈波巴的法帽
雕塑背后的藏文铭文“顶礼塔波・达卫勋努(即冈波巴)”
对于法帽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于宗派(གྲུབ་མཐའ་)的讨论,其背后是教义有别的不同传承与世系。正如文献中所说:ཞྭ་དང་སྲུང་མར་མཁས་ན་སྒྲུབ་བརྒྱུད་ལ་མི་རྨོངས།(懂得分清法帽和护法,就不会对宗派传承有困惑)。在具体的研究中,法帽是我们区分宗教人物的最好元素之一。只要不混淆法帽的类别,就可以在没有文字的帮助下,大致明白图像中核心人物的传承与教派。所以在大致了解法帽的意义后,形成对于法帽的有效分类就变的至关重要了。在下一篇中我们将探索一种有效的法帽分类方法,并探讨法帽背后不同的“起源神话”。
作者介绍
索朗旺⻘
独⽴撰稿⼈、研究助理、⻘年美术评论家
现就读于伦敦⼤学亚⾮学院历史和哲学学院,本科就读于中国⼈⺠⼤学历史学院,史哲双修。⻓期主持⼈⺠⼤学藏史研读班并在微博与公众号发表⽂章。⾃幼喜爱⽂史,⻓期坚持研读原始资料,学习了古希腊⽂、拉丁⽂、古希伯来语、 ⻄夏语、梵语,满语、蒙语和古藏⽂(作为学术研究性语⾔)。2017年,参加联合国教科⽂在俄罗斯组织的“关于史诗与⺠族-雅库特”专题会议。2018年,获得“⻘年美术评论家”称号,代表作品有《图像,⼀种⽣存修辞术——古典图像和城市图像分析》。2019年,参与了国家级项⽬——《⻄藏历史地图集》 译注的 《藏史纲要》全四册已定稿;曾参与《藏⽂辞海》的编写,并担任常务主编。
竹取手印香插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
曲珍老师制作的智慧嘎乌盒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
圣湖拉姆拉措项链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了解
▼